2015金华公务员考试行测必会常用公式二






三、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一)矛盾关系
所有……是…… 和 有些……非……(一真一假)
所有……非…… 和 有些……是……(一真一假)
某个……是…… 和 某个……非……(一真一假)
例.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答案】B。中公解析:甲的话和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乙和丁的话均为假,由乙的话为假可知老陈没有嫌疑,进而可以推出丙的话为真,甲的话为假。故答案选B。
(二)反对关系
所有……是…… 和 所有……非……(上反对:必有一假,不能同真)
有些……是…… 和 有些……非……(下反对:必有一真,不能同假)
例.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B.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D.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答案】B。中公解析:考查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甲和乙两个命题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然有一假,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所以丙一定是真的。选项B的表述和丙一致,所以正确答案是B。
例.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①有人是本科学历;②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
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 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
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 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
【答案】A。中公解析:考查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①和③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由“只有一个为真的”可知,②必然为假,即可推出单位的负责人是本科学历,进而推出①为真,则③为假,可推出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故答案选A。
复言命题的三种形式
例.“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
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哪项断定必然为真?
A.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
B.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
C.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
D.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
【答案】B。中公解析:联言命题“p且q”的矛盾命题为“非p或者非q”,故题干等价于“或者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B项是相容选言命题的否定肯定式,正确。故答案选B。
(二)选言命题
例.一桩投毒谋杀案,作案者要么是甲,要么是乙,二者必有其一;所用毒药或者是毒鼠强,或者是乐果,二者至少其一。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推断一定成立?
Ⅰ.该投毒案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
Ⅱ.在该案侦破中,发现甲投了毒鼠强。因此,案中的毒药不可能是乐果。
Ⅲ.该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甲并且所投的毒药不是毒鼠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答案】C。中公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由题干可知作案者是甲和乙,两者必有其一,毒药是毒鼠强或乐果,两者至少其一,所以如果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那么可以是甲投乐果或是乙投乐果或是乙投毒鼠强所为,所以Ⅰ错误。Ⅱ也错误,因为甲可以同时投毒鼠强和乐果两种毒药。Ⅲ正确,因为作案者不是甲,毒药不是毒鼠强,那么根据题干意思,只能是乙投乐果所为。
(三)假言命题
例.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煤矿人员有以下断定:
值班主任: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
矿工1:确实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
矿工2: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则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安全员: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但没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可能为真?
A.值班主任的断定为真
B.安全员的断定为真
C.矿工1的断定为真
D.矿工2的断定为真,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
【答案】D。中公解析:矿工2和安全员所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命题。由于题干说“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因此值班主任和矿工1的话均为假话。值班主任的话为假,可以推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矿工1的话为假,可以得出“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由于安全员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它要为真必须两个联言肢都为真,因此安全员的话为假。那么矿工2的断定就为真。
例.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
由此可以推出:
A.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答案】B。中公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题干给出的条件为:①政府有效管理←食品安全的实现;②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③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可组成一个必要条件假言连锁推理: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食品安全的实现。B项根据上面的推理关系,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正确;A项和C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D项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错误。故答案选B。
相关行测阅读资料: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B卷深度解读:数量关系着重分析整合能力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A卷解析:“类比推理”题型多变难度系数不大
2014浙江省考行测(B卷)常识判断专项解读:考点多样 重点突出
中公教育金华分部微博
常见问题
- 浙江省考对学历学位有何具体要求?
- 具有较高学历人员报考学历要求较低的职位时,如何认定?
- 部分职位备注中要求具有“本县户籍或本县生源”如何理解?
- 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有哪些?
- 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冷门职位有哪些?
- 报考人员能否以辅修专业报考?
-
微信公众号:金华中公教育
(ID:JHOFFCN)
专注金华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