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行测片段阅读-“例子”也具有迷惑性
金华人事考试网·金华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醒您关注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资料:【行测片段阅读-“例子”也具有迷惑性】
在我们所熟知的片段阅读主旨观点题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题干中作者给出了观点,然后用某一个例子来佐证这一观点,于是就构成了常见的“总分”或“分总”式的行文脉络。久而久之,我们的同学往往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看到文段中有关于具体事件的描述,就认为那是不足以重点关注的“例子”,并自觉题目的阅读难度下降,然后信心满满地选择了一个,看了答案之后才发现是错误的选项,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下面中公教育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例题:
【例】变与乱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凡是剧烈变动的时代,往往也是混乱失序的时代。不过,变与乱的结果往往差别很大:有些社会最终走过动荡的变革时期,逐步确立了新的体制和秩序;有些社会则缺乏变革因素的增量积累机制,无法形成新的体制和秩序,只能通过恢复旧秩序而结束混乱局面。晚明时代,几乎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新因素、新趋向,在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贫富分化、政局动荡、道德失范。换句话说,晚明时代虽然出现了一些不可逆的新变化,却未能引发根本性的制度变迁,终于在变与乱的交缠中走向灭亡。这段话意在说明:
A.变乱交织、无力变革是明朝覆灭的原因
B.变革往往带来混乱,同时也蕴含生机
C.晚明的灭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D.新旧制度往往是互相交替、互为因果的
结合我们前面说过的内容,很多同学在梳理完题干后,基本上就会排除掉A和C项,然后在B、D的纠结中选择了B。但很巧的是,这个题目选择的,恰恰是A项。来看解析:
【中公解析】A。文段的前两句话围绕“变与乱”的话题进行表述,同时利用转折强调了变与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即建立新的或回到旧的。第三句开始描述晚明时代的情况,第四句同意转述,说明晚明时代在变乱交缠中既没有确立新的体制秩序,也没有走向灭亡,因此和前文内容的话题内容不一致,故文段是“引出话题—具体说明”的行文脉络,故答案应该选择A项。
上述题目中,很多同学往往在看到晚明时代时,就已经在心底默认为后文为具体事例,所以在阅读中甚至会出现不仔细阅读的情况,并因此认为后面是对前面的佐证。但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从“晚明时代”开始到句尾,其内容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例子”,因为其内容跟前文是不一致的,所以其实应该是在“变与乱”这个内容基础上的一个新话题,所以文段不能用前两句做为文段重点去转述主旨。
通过这道题我们会发现,“例子”其实指的应该是符合题干观点的具体事例,它的存在是为了佐证观点的合理性,但有时,即便文段描述了具体性的内容(比如某一事件),但无法为前文观点构成支撑、证明,所以就不适合再称之为“例子”,而应该是新的话题内容了。
在此要提醒各位同学,片段阅读的题干还是要做到尽量完整的梳理。毕竟,出题人的招数套路,真的是很多,也希望中公教育为大家介绍的方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资料推荐:
2020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文学考点-唐诗的发展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资料请登录中公金华公务员考试网
常见问题
- 浙江省考对学历学位有何具体要求?
- 具有较高学历人员报考学历要求较低的职位时,如何认定?
- 部分职位备注中要求具有“本县户籍或本县生源”如何理解?
- 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有哪些?
- 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冷门职位有哪些?
- 报考人员能否以辅修专业报考?
-
微信公众号:金华中公教育
(ID:JHOFFCN)
专注金华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