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教师

首页 > 教师 > 阅读资料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解析

金华中公教育 2020-11-03 09:58:51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客观题)答案

1.【答案】D。解析:动物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其中①和③都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细胞团,称为组织。②为细胞,④由表示植物的根,属于器官层次;⑤表示一株植物,属于个体层次。故选D。

【核心考点】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植物体结构层次比较—动植物体结构层次比较表

【难度等级】★

2.【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为水螅,乙为涡虫,丙为蛔虫。其中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和背腹,为辐射对称。涡虫的身体成左右对称,蛔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A正确。水螅为腔肠动物,涡虫为扁形动物,其特点为有口无肛门,蛔虫为线形动物,蛔虫与水螅、涡虫相比,消化器官更加复杂,表现在有口有肛门,B错误,C、D正确。

【核心考点】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腔肠动物门;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扁形动物门;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线形动物门

【难度等级】★

3.【答案】C。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有拟核含有环状DN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壁,酵母菌含有染色体而乳酸菌则没有。故选C。

【核心考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根据细胞结构进行生物分类

【难度等级】★

4.【答案】B。解析:维生素可以根据其溶解性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的B1、B2、B6、B12,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L、维生素H、维生素PP、叶酸、泛酸、胆碱等。故选B。

【核心考点】动物的结构与生理—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难度等级】★

5.【答案】D。解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A错误。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进行DNA的复制,B错误。有丝分裂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发生联会,C错误。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中含有两条性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D正确。

【核心考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难度等级】★★

6.【答案】A。解析:只有有氧呼吸才会消耗氧气,30小时后,氧气的消耗速率明显增加,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即线粒体功能增强,A正确。0~12h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远大于氧气的消耗速率,故以无氧呼吸为主,但是也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自由水含量和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在0~12h期间,随着呼吸速率的增强,自由水的含量不断增加,结合水的含量不断下降,C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12~48小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需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

【核心考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细胞呼吸

【难度等级】★★

8.【答案】A。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十个月中的存活率是43%,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十个月中的存活率是72%,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该实验唯一的变量为有无蚂蚁,所以不能直观得出金合欢的幼苗存活率与生长高度有关、蚂蚁可以为金合欢提供营养以及蚂蚁可以帮助金合欢传播种子等结论。故选A。

【核心考点】

【难度等级】★

9.【答案】B。解析: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其中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色盲的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为:母亲XBXb,父亲XBY。故选B。

【核心考点】遗传与进化—遗传—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与进化—遗传—伴性遗传

【难度等级】★

10.【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口器的特征不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按照现代生物学进化理论口器越来越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属于用进废退内容,D错误。

【核心考点】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难度等级】★

11.【答案】C。解析: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鹰的迁入不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D错误。

【核心考点】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学基础—种群—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度等级】★

12.【答案】D。解析:蚂蚁发现新的食物源都要通知伙伴,属于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靠遗传物质决定的。故选D。

【核心考点】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判断

【难度等级】★

13.【答案】B。解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生长素促进生根,且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故选B。

【核心考点】植物的结构与生理—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

【难度等级】★

14.【答案】B。解析:豆浆是黄豆研磨后煮熟制作成的,酸奶是靠乳酸菌发酵,腐乳是靠毛霉等微生物发酵,葡萄酒是通过酵母菌发酵制作。故选B。

【核心考点】生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果酒与果醋的制作;生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腐乳的制作

【难度等级】★

15.【答案】C。可遗传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故选C。

【核心考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果基因、遗传信息及性状的关系

【难度等级】★

16.【答案】C。唾液属于口腔黏膜分泌物,其内含有溶菌酶,有利于消炎杀菌。故选C。

【核心考点】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

【难度等级】★

17.【答案】D。解析:鲫鱼腹部颜色浅,背部颜色深,A错误。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B错误。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C错误。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的阻力,D正确。

【核心考点】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鱼纲

【难度等级】★

18.【答案】C。解析: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通常生活在水中,A正确。蕨类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还有了输导组织,通常较为高大,B正确。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C错误。苔藓植物里有管胞和筛胞用于物质运输,D正确。

【核心考点】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鱼纲

【难度等级】★

19.【答案】A。解析: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溶剂,A正确。植物体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B错误。细胞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与生物体的抗性有关,比例越高,抗性越强;自由水与细胞代谢有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C错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核心考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中的水

【难度等级】★

20.【答案】A。解析:家庭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传统发酵技术。多利羊培育利用的是核移植技术。将人胰岛素导入大肠杆菌利用的是基因工程。利用组织培养,培育名贵花卉苗木,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选A。

【核心考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应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生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难度等级】★

21.【答案】B。解析:生物学教材不但强调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技能,创设了一些练习性的栏目──技能训练。新教材强调如何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表达方式等。技能训练从安排简单的观察、比较和计算开始,而后安排较多逻辑思维的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评价实验方案和推理等。在科学探究技能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观察、实验和收集资料、数据与图表转换等一般过程外,还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和。技能训练起到丰富联想和想象,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故选B。

【核心考点】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物学课程—生物教科书

【难度等级】★

22.【答案】B。解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生物课程标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甲老师的评价内容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生物学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乙老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标准之一。甲、乙两位老师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考察内容都属于三维目标范畴。故选B。

【核心考点】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生物学教学评价—生物学教学评价概述

【难度等级】★

23.【答案】D。解析:图5中的题目是结合社会热点话题,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体现了生物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目的是考查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概念后,社会责任的形成。故选D。

【核心考点】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难度等级】★

24.【答案】C。解析:测定不同种子的发芽率需要结合数值绘制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故选C。

【核心考点】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生物教学策略与方法

【难度等级】★

25.【答案】D。解析: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含羞草叶片被触碰后合拢、斑马感觉到狮子的威胁后选择奔跑都是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属于事实性知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在分析了所有生物后总结出来的,属于概念性知识。故选D。

【核心考点】

【难度等级】★

26.【答案】(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核酸 蛋白质外壳 衣壳

解析:(1)分析题意及题图可知,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来源于三种不同的病毒,H7N9经原有的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组形成。新型的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的H7基因片段和正常的H7N9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更易与人—禽受体结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衣壳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又称为壳体。衣壳可以保护病毒核酸,使之免遭环境中的核酸酶和其它理化因素破坏,其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

【核心考点】生物多样性—病毒—病毒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突变;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重组

【难度等级】★

27.【答案】(1)二裂 接合

(2)S 1.2×105 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

解析:(1)草履虫的生殖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小核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虫体从中部横断,成为2个新个体。草履虫有性生殖主要的和普遍的方式是接合生殖,草履虫可视为雌雄同体,其接合生殖相当于雌雄同体多细胞动物的交配和异体受精。2个草履虫口沟对口沟粘合在一起,粘合处细胞膜溶解,两个虫体的细胞质相通,小核离开大核,分裂2次形成4个核,其中3个解体,剩下的1个小核又分裂成大小不等的2个核——雌核(较大核)和雄核(较小核),大核逐渐消失。然后两虫体互换其雄核,并与对方雌核融合,这一过程相当于受精作用。此后两虫体分开,接合核分裂3次成为8个核,4个变为大核,其余4核有3个解体,剩下1核分裂为2小核,再分裂为4小核,每个虫体也分裂2次,结果原接合的两亲本虫体各形成4个草履虫,新形成的8个草履虫都有一大核,一小核。草履虫接合生殖需2个必要条件:一是性成熟度,即草履虫诞生后需达到足够的分裂次数才能接合,二是营养状态,饱食或过度饥饿的虫体不能接合。因此,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的二裂生殖的情况;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成熟草履虫个体增多,且随着营养物质被消耗,饱食状态的草履虫个体减少,能观察到较多的接合生殖的情况。

(2)由题图可知,该实验第1~12天,草履虫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当达到K值时,草履虫的种群密度为800只/mL,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800×150=1.2×105 只草履虫。由于营养物质生存空间有限,草履虫不能无限增殖。

【核心考点】生物多样性—原生生物—原生动物;生态学基础—种群—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度等级】★★

28.【参考答案】(1)①充分的理解了本节课的意义:该教师在进行教学思考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血液循环这一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血液循环与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免疫、体液调节、体温恒定等生命活动的关系,说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的意义与作用。

②注重教材前后的知识联系:在学习血液循环时,注重了血液循环与心脏的结构之间的联系,充分地利用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构建前后知识的框架联系。

③学生参与度高:在学习心率与脉搏之间的联系等直观内容时,通过小组活动测量数据,探究心率和呼吸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获取知识。

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了大量生活实例,选取很多学生熟悉但不清楚的生活实例,结合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一系列有深度逻辑清晰的不同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⑤能考虑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材料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如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心脏的结构和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利用这些情况,教师能够紧扣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同时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2)①合作学习策略:在学习心率和脉搏的关系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主动的相互配合、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小组互动,使小组成员之间运用适当的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结论。

②探究学习策略:在学习心率和脉搏的关系时,通过测量数据,探究心率和呼吸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并利用了测量的探究技能,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将我们所熟悉的心率与呼吸用具体的数值展现出来,并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③情境创设策略:一方面在学习的时候辅助课件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视频动画,增强直观性,创设情境辅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在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选取大量学生熟悉但不清楚的生活实例,并且结合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一系列有深度逻辑清晰且不同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一步把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检测和巩固了所学内容。

【核心考点】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生物教学策略与方法

【难度等级】★★

29.【参考答案】(1)①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通过设定一个真实情景,奶奶家的自来水管冻裂,为了奶奶的健康,所以想制作一个净水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发现与解决。

②关注学科重要概念:在学生观察微小动植物种类、形态时,需要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了解水体中微小动植物的种类、形态;进行大肠杆菌计数时,需要掌握平板菌落计数法、培养基配制等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同时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掌握消毒方法。在每一个活动当中学生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才能进行探究活动,这些知识就是学科重要概念的组成部分。

③强调跨学科概念整合:活动一为去除水中杂质,主要涉及一些物理与化学学科知识;活动二为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水体中微小动植物,主要涉及生物学科相关知识。在不同的活动当中涉及到了不同学科的概念,是多学科整合的情境,并非依靠单一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就能适应和解决的。

④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科学探究或者说科学实践是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而工程学则是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达成某些需求和愿望的解决方案。在活动三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通过计算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判断池塘水的水质,并对实验结果——不同样品的细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在活动六中学生进行“设计小型净水箱”的工程学实践,并且还需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依照教材提供设计图的绘制方法,自来水长的净水流程图等丰富的支架式学习材料,自主探究进行工程学实践。

(2)STEM教育是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的整合。内涵包含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关注学科重要概念、强调跨学科概念整合、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情境创设:首先通过设定一个真实情景——“奶奶家的自来水管冻裂了,只能打池塘水饮用,看着混浊的水担心奶奶的健康,所以想制作一个净水箱。”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进而能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应对这些问题。而STEM教育最初的提出即为培养学生应对变化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这一内涵。

背景知识:通过介绍水循环、分辨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方法等科学知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步骤,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这一内涵。

活动一:除杂过程中主要涉及沉降、活性炭吸附、过滤等物理与化学学科知识,体现了强调跨学科概念整合。

活动二:学生需要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了解水体中的微小动植物种类、形态。这些属于学科中重要的知识,定义,原理,规则等,因此体现了关注学科重要概念。

活动三: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通过计算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判断池塘水的水质,并对实验结果——不同样品的细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活动四:通过开展不同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细菌效果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消毒方法。同时分析得出最有效的去除水中杂菌的方法,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活动五:一方面运用科学探究能力自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科学原理的应用对于社会环境问题的作用。

活动六:学生进行“设计小型净水箱”的工程学实践,并且还需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依照教材提供设计图的绘制方法,自来水长的净水流程图等丰富的支架式学习材料,自主探究进行工程学实践。在整个设计净水箱过程中脱离不了一些工程学和科学的一些知识,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核心考点】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难度等级】★★

30.【参考答案】(1)“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①明确调查目的。制订调查活动的认知目标、操作目标、情感目标。

②确定调查对象。提前熟悉、了解周边环境,及时和当地的负责人员协商,确定调查范围,并明确调查对象为生物种类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③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路线,制定调查流程,制作调查记录表。

④准备调查用品。准备照相机、放大镜、望远镜、笔、检索表等用具。

⑤教师进行预调查。提前调查周边环境中的常见生物,分类整理相关资料,制做PPT、标本,建立校园常见生物档案等,为活动做好准备。

⑥帮助学生分组。每个班级分6~8个小组,选好组长、拍照员、记录员等,做到分工明确。

⑦讲明注意事项。做到文明调查、科学调查,强调安全问题,向学生普及简单的急救知识。

(2)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校园、公园或农田的景色图片,提问:周边环境中常见的生物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如何对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调查?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调查的一般方法

以图片形式展示学校调查学生近视情况的活动,提出问题:

(1)该过程运用什么方法得到的数据?

(2)请你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明调查时应该做哪些工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得出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方案、选取样本、如实记录、对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2.调查方案和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4人为一小组,结合资料卡片,讨论调查方案。

教师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并指出调查时要随机取样,统计时对生物要进行归类。

教师提问:调查活动时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强调调查时的注意事项:如实记录、保护生物和环境、注意安全。

3开展调查

教师明确集合时间、地点,学生分小组分别对校园、公园、农田生物进行调查。由组长带领组员按照设计好的调查路线及时调查、记录身边的生物名称、数量和生活环境的特点。

教师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4.整理统计

教师指导学生将调查的材料进行整理,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问题:

(1)全组共调查到多少种生物?

(2)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调查到的生物与人类有何关系?

(3)如何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对生物进行归类的方法有:①按形态特点划分;②按生活环境划分;③按用途划分。

三、巩固提升

请学生分享在调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调查的一般方法、注意事项和生物归类的方法。

2.作业:完善调查报告,撰写调查反思。

【核心考点】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准备;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生物学教学设计—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设计

【难度等级】★★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教师<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