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解析
1.【答案】A。解析:正轴投影(重合):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一致。斜轴投影(斜交):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斜交。横轴投影(垂直):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垂直。两极地区和南、北半球图采用正轴方位投影。赤道附近地区和东、西半球图采用横轴方位投影。其他地区和水、陆半球图采用斜轴方位投影。
【知识点】大学地理—地图学—地图投影
【难度等级】★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略
3.【答案】B。解析: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B正确;1200米以上不可能出现所需热量更高的热带雨林,A错误;气温也没下降到针叶林和苔原的生长条件,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分异规律
【难度等级】★
2-12略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3.【答案】C。解析: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世界地理—西亚和北非地区及主要国家—西亚和北非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难度等级】★
14.【答案】气候。造成东南亚和西亚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15-18暂无
19.【答案】D。解析:读图,“一带”主要指铁路,“一路”主要指海运。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相比,其优势是连续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小,D对。海运的运量大,投资省,B、C错。途经国家多不是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A错。
【知识点】人文地理—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五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难度等级】★
20.暂无
21.【答案】C。解析:文化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又可进一步分成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1)传染扩散。它是指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2)等级扩散。它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者由低至高的扩散过程。(3)刺激扩散。它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它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迁移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以人为载体,从一地长距离带到另一地的扩散过程,这种扩散方式有可能创造新的分布区。等级扩散,普通话的普及属于文化思想的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只是影响了部分人,而不是每个人,因此属于等级扩散。
【知识点】大学地理—人文地理学—概述—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文化扩散
【难度等级】★
22.【答案】A。解析:甲是上海,乙是四川,两个区域经济互补,甲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资金、人才充足,缺乏能源,廉价劳动力。
【知识点】人文地理—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区位因素
【难度等级】★
24.【答案】D。解析:“渔光互补”上层用于光伏投影,光伏电板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热量减少,减弱了地面辐射,大气温度下降,水体温度降低,到达水面的光照减弱,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
【知识点】自然地理—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难度等级】★
25.【答案】B。解析:“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大面积发展“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面积广阔,光照充足,适于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
【知识点】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难度等级】★★
26.【参考答案】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知识点】地理教学论—课标解读—高中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实施建议
【难度等级】★
27.【参考答案】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2)教学步骤: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仍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绘制图像】先画出北半球,标明赤道、30°N、60°N和极点等重要纬线;再画出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标注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标注出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并画出风向。
【提出问题】北半球共形成几个气压带与风带,其中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分析单圈环流的思路,自学并绘制高纬环流以及中纬环流,教师提示思考注意事项和绘图要点(画出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标注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标注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并画出风向)。
【总结归纳】在北半球形成了三个环流、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其中,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因热力原因而形成,中纬环流因动力原因而形成。
(3)教学意义: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让学生深化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的理解;③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地理读图素养,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④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教学技能—三板技能
【难度等级】★★
28.【参考答案】
(1)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温和干燥;降水总量较少,年温差较小。
(2)走向:大体呈东西走向;形成原因: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沉积后地壳抬升,经流水长期冲刷、侵蚀而形成。
(3)改善库区气候,使温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调节河流径流,改善通航条件;控制坝址以上的洪水,减少下游频繁的洪涝灾害;为该区域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为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水力发电,提供大量电力能源;进行旅游开发,提升经济效益。
【知识点】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自然地理—大气环境—气候—气候类型
自然地理—陆地环境—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自然地理—水环境—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
【难度等级】★★
29.【参考答案】
(1)①问题设置不准确;例如:城市等级和城市化概念混淆。改进意见:应该提问的是城市的等级而不是城市化的等级。
②提问缺乏引导性。提问过程中缺乏素材的展示;例如:在提问自己所在城市属于哪个等级缺乏素材和城市发展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好处没有相应的材料。改进意见:教师补充当地近期城市人口统计数量图,结合统计图表,引导学生思考和区域发展的相关文字、视频等资料进行分析。
③对于学生回答缺乏总结和评价。例如: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每个国家的划分标准一样吗?学生回答人口规模不一样。改进意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我国根据城市人口数量进行城市等级划分,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级大城市。使学生了解城市划分的依据,以及我国城市划分标准。
(2)①学生讨论只有问题,没有参考材料,无法保证讨论内容紧扣主题。改进意见:可以展示当地近年来区域景观变化相关资料以及城市规划宣传视频或利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等。
②学生小组讨论的规则不具体,要求不明确(分组、时间等)。改进意见: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6分钟的讨论。紧扣城市化对区域的推动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这一话题,在组内集思广益,最后邀请小组代表反馈讨论结果。
③学生活动中,教师缺乏参与感。改进意见: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维持讨论秩序。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和补充。
④讨论活动结束,缺少总结评价以及情感升华。改进意见:教师与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归纳总结,适当进行情感升华。
【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地理教师评价
【难度等级】★★
30.【参考答案】
(1)地图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①小水滴都去了哪里?属于哪些圈层?
②水循环分为哪几个类型?
③概括每种水循环都有哪些环节?
④水循环的意义有什么?
(3)①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解读、提取有用信息,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
②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和联系,可以形成对黄河流域的区域认知,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③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了解和结合所学知识的分析,可以锻炼联系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地理实践能力。
【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地理教师评价
【难度等级】★★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
31.【参考答案】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教学目标
①能够说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②通过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提高探究分析的能力。
③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2)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地球公转运动》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公转的规律,再顺势切入本节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太阳高度角
【教师活动】展示《太阳光照图》,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到达地面会产生什么现象生活景象。
【学生活动】太阳底下可以看到影子,不同时间影子长短不同。
【教师补充】这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度。各地太阳在地方时12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线直射的纬线上最大,向南向北逐渐递减。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便于快速理解知识。
2.昼夜长短
【过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出现了周期性的移动。使得地球在运动过程中,除赤道外的其他地方,昼夜长短都在变化。
【教师活动】展示《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请学生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全球昼夜如何分布?
(2)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昼夜如何分布?
(3)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的昼夜如何分布?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交流回答。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师生共同总结】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出现了周期性的移动。使得地球在运动过程中,除赤道外的其他地方,昼夜长短都在变化。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纬度数越高,昼越长,极圈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南纬度数越高,昼越长,极圈出现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四季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组图《春夏秋冬》,请同桌之间交流:四季如何产生的?
【学生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存在时间变化。
【教师讲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随时间发生变化,尤其在中纬度地区,一年中不同时间段,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因此产生了四季。夏季时一年中白昼时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时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夏两季时冬春两季的过渡季节。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课后查阅资料,搜集地球公转对人类带来影响的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同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难度等级】★★
常见问题
- 教师资格未认定能不能参加教师招聘考试
- 金华教师招聘考试考哪几门,有什么要求?
- 金华哪些地区参与教师招聘省统考?
- 金华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条件是怎么样的?
- 教师资格证什么时候报名?什么时候考试?
-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是怎么样的?
-
微信公众号:金华中公教育
(ID:JHOFFCN)
专注金华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