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归纳(三)
金华人事考试网温馨提醒您关注浙江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归纳(三)
1、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2、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3、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6、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7、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8、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9、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10、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1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12、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3、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14、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15、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1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16、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7、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8、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19、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20、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相关推荐备考资料:
浙江中学教师招聘体育考点命题:体育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与学习领域()上
浙江中学教师招聘体育考点命题:体育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与学习领域()下
更多浙江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推荐浙江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网
浙江教师考试交流QQ群:279824261 金华人事考试网
推荐:公考QQ群、信息订阅、微信微博考试交流、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YY讲座
常见问题
- 教师资格未认定能不能参加教师招聘考试
- 金华教师招聘考试考哪几门,有什么要求?
- 金华哪些地区参与教师招聘省统考?
- 金华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条件是怎么样的?
- 教师资格证什么时候报名?什么时候考试?
-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是怎么样的?
-
微信公众号:金华中公教育
(ID:JHOFFCN)
专注金华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